《罪已诏》:一个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思考(读后感)

《罪已诏》。一个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思考 《罪已诏》是一部港产电视剧。人性与道德的探讨 《罪已诏》用故事中的角色来探讨人性与道德的问题。

红楼梦中的“罪已诏

“罪已诏”这个词源于《红楼梦》,出自贾宝玉与林黛玉的《题西林壁》:“罪已获而诏尚未下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作者曹雪芹在这里通过呈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恸之情,折射出封建官僚权贵阶层对人的命运及其不可避免的束缚和摆布。而如今,这个词被用来形容更深层次的人性道德问题。

《罪已诏》:一个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思考

《罪已诏》:一个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思考

《罪已诏》是一部港产电视剧,也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部作品。该剧通过展现清朝犯罪侦破的故事,向观众揭示普通人在旧社会度过生命的不易和挣扎,以及警察、政治家和长官等权利的滥用和腐败。在这个看似黑暗、残酷的世界里,个体的生命和尊严经常因为人性的弱点和道德的瑕疵而被践踏。

人性与道德的探讨

人性与道德的探讨

《罪已诏》用故事中的角色来探讨人性与道德的问题,其中警察总督孙家栋的角色形象复杂,他将自己的新生命卖给了彭长虹,甘心为彭摇旗呐喊。而他的“老朋友”史学船,因知道事情的“内幕”,被孙家栋逼迫进行那桩违心之事,最后甘愿赴死。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徐天麟和郭云海这对“清流”的形象,在清朝这个国家的“黑暗”里,他们为了“正义”,不畏恶权势,执法不阿。

结局:人道冷暖

结局:人道冷暖

就像生活中无数事情一样,电视剧《罪已诏》并没有一个彻底的结局,但前线警员陈志华的短暂幸福却也是对电视剧全程的一个总结。整部剧,在破案人们招供前,只有孙家栋贪赃枉法来“化解”案件,而一旦破案,孙家栋便义无反顾,不再能遮盖案件的真相。那么,人道冷暖,是否取决于权利的分配和掌握?

结语

《罪已诏》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法租界侦破题材剧。它反映出的,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。剧中的人物都是寻求生存、寻求出路,寻求真理的普通人。在旧制度下,无数像他们一样执著的人,无论他们多么坚强,也只能接受那折磨人心的真相。观众在观看过程中,很难不从这部剧中深刻的、对我们自身所重视的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中汲取到启示。这就是一场思辨的盛宴,看完剧,令人不禁想要发出一声叹息:人心难以捉摸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《红楼梦》
  • 《罪已诏》

三锦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378055102@qq.com

Like (0)
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小蚂蚁的头像小蚂蚁
Previous 2023年12月5日 上午8:41:23
Next 2023年12月5日 上午8:44:16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1332721188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378055102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家居保洁技巧分享,家电维修知识普及,打造舒适家居生活!